义务教育

走进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于静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10-09


     生物学关注粮食、能源、身心健康以及环境等诸多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因此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学生成长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
     从本质上讲,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扮演几种角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信息的筛选者与疑问的解决者,以及成果的提出者与总结者。整个过程是在疑问、解决疑问、再疑问的环节中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既让学生有解惑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又有新疑问带来的困惑和动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动机,避免学习疲劳。
    我们布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充分利用假期,探究课堂上需要拓展的问题,或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惑。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研究的前提是学生储备知识的应用,同时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及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充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如同“教是为了不教”一样,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思维方式、质疑、探究、自我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终身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
    1.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规范实验,学以致用;承上启下,新知铺垫。(研究性学习涉及复习和预习两项内容,主要是为了减轻新学期教学压力)
    3.实施STEM教育(即跨学科教育包含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4.在探究过程中自然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
二、研究性学习的设置背景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我们布置的研究性作业内容都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初一学生可以利用白菜不食用的根部变废为宝,利用寒假培养趣味盆栽同时通过制作白菜花标本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还可通过培养豆芽菜来探究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以及种子萌发需要的各项条件等;通过培养蒜苗和蒜黄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条件;通过制作彩色花朵探究茎的运输作用等。
初二学生可以通过制作酸奶或酵素及探究发酵现象等来探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通过配置模拟酸雨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通过对扦插材料的处理探究植物的无性生殖。
三、研究性学习提示
    为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率,教师在布置时需要进行以下提示和说明,例如:
注意事项
    1.贴标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要充足。
    2.设计表格记录每次观察和照料的情况,并计算两组的数据,根据有效的实验数据(如重复实验或多种样本、样本足够大等)得出准确(严谨)的实验结论。
什么是有效的实验数据?如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必需培养不同种类(不少于4种)的植物种子才能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1.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2.胚轴伸长3.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怎样才算准确的实验结论?如A组100粒大豆加清水培养7天后萌发了99粒,B组100粒大豆加模拟酸雨即醋水混合液培养7天后全部没有萌发。由此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是:模拟酸雨抑制大豆种子萌发。如果学生最后得到结论是:模拟酸雨抑制种子的萌发。则实验结论判定为不准确,因为实验证据不充分,不具有普遍性。
四、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分层要求:每次研究性学习都提供2-3个选题,要求学生至少从中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建议都做。
    2.过程完整(实验目的、原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过程、结果、实验结论、收获体会等);提倡创新实验(如创新实验器材、探究新问题或创新实验过程)。
    3.成果呈现(ppt加观察日记或实验纪实、科技论文等)
ppt要求每一步骤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幅图片要搭配简要的文字介绍(如第四天,A纸杯中的红豆芽儿已经长得很高了,而B纸杯中的红豆芽儿大部分都停止了生长,有一粒种子上还出现了霉菌。)
提示学生初次写生物观察日记时要侧重针对所观察(或探究)的生物特征进行描述,如:
1月2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早晨我起床后就马上看看白菜有什么变化。来到窗台边,发现白菜像换了个人似的,昂首挺胸地朝南立着。我赶快量一量,哇,今天的小芽平均比昨天长了5毫米,我喜出望外,连午饭也比原来多吃一倍呢!1月27日 星期六 晴我发现最大的那棵白菜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长出了一个大约半厘米的小芽。
五、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更多研究性学习的正能量将陆续衍生出来。
    从研究开始到结束,离不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合作,同时,有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需走入社会,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使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如果教学没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意义领域,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有个性有潜质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而成绩平平,致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感降低。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研究性学习,为这些学生增加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部分学生更喜欢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新问题 “探究红豆、绿豆、大豆、黑豆四种种子,谁最先发芽?同浓度的模拟酸雨对上述哪种种子影响最大?探究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酵?发酵后会产生什么气体?”还有些用心的同学在探究同时还会有新发现,比如有些学生在发酵现象图片旁边还描述到“发酵最旺盛时,瓶子的顶部聚集了密集的小泡泡,还有无数的小泡泡在向上升;并且仔细听,可以听到‘滋滋的声音。我和爸爸妈妈认为,那是发酵的声音。”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实践、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把研究性学习落实得更好、更有效。
文章关键字: 学生 研究性 过程 问题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