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究?思”为音乐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12-07

2017年度的远程研修如期而至,在这次的旅程中我们有幸走进了两节精彩的音乐课堂——席恒老师的《牧童》和丁艳如老师的《瓷偶女皇》。
这两堂课让我看到了课改给老师和学生们带来的变化:看到了老师们在唱歌教学中冲破了传统歌唱教学方法的束缚,突破教学形式单一的局势;更看到了学生音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重的是在细节中指引我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下面结合暑期观摩的两节名家课堂,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习,重在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古人常把复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复习的巩固和强化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学习的信心,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温故而知新”。而日常的教学中,复习这一环节往往是我们音乐教学环节中最容易忽视的。席老师在《牧童》这一课中就巧妙地利用口琴演奏学过歌曲《牧童》的旋律,演唱歌曲第三段歌词导入,开启音乐之旅。学生们在熟悉的环境下学习,信心倍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事半功倍。如此看来,只有让复习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知识才能牢记在心中。
二、究,是自主学习阶梯。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维度明确指出的。
席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了《牧歌》教学目标,并用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
    在歌曲唱奏、讨论探究、拓展欣赏等音乐活动中,复习巩固并运用齐唱、轮唱、合唱、重唱等歌曲形式。
整堂课中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演唱形式”这一主线,开展音乐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探究体验各种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1.轮唱的探究。学生们小组合作中,讨论哪种轮唱形式更好?学生们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尝试、讨论,最终达成共识——1小节后轮唱更能表现热情的牧童形象。
    2.合唱的探究。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低声部的演唱,寻找本声部的自己认为比较难的地方(#4)。此环节可以看的出,平日里学生们的已经养成到了很高的音乐素养。
    3.重唱的探究。此环节是本节课的拓展部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演唱《牧场上的家》和歌曲《吉祥三宝》,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体验中,感受理解了什么的歌曲是重唱。
    三、思,为教师成长引航。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地反思,提炼优化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正是席老师之前的不断实践与思考,才将原本枯燥、困难重重的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结合实际教学,找到自己困惑的解决方法。如:1.要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学方法;2.要巧用教学素材去丰富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们更爱音乐;3.要走进学生中间,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虽然自知离专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我通过本次学习,我吸取到了很多“活水”,我将会把它们吸收并注入到我的课堂中去,让课堂去释放自己勤奋的“精彩”,让可爱的孩子们和我一起享受课堂的美妙,一起沐浴音乐的洗礼,为音乐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
文章关键字: 音乐 学生 老师 牧童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