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研究】做大做好社区教育资源这块“蛋糕”

作者 :邢赛雄 来源 :越城区社区教育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3-30

内容提要:通过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潜在性资源成为显性资源,社区间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实现效能最大化,能够提升社区教育效果,实现社区建设与校外教育的“双赢”。为有效整合社区物质资源、人才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文资源,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提出了在整合过程中正确把握好几个方面,即,既要了解消费方对资源的需求,也要掌握现实条件和潜在资源供给方的意愿;既要注重硬件资源的挖掘,也要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既要职能机构的推动,也要工作机制的促动;既要加强区域专属性资源的利用,也要增强资源的流动性,在共享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既要强调资源的公益性,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体现延伸教育要求,也要突出增强实践性目的。

关键词:校外教育 社区教育 资源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空间场所、设备设施,还是人文环境、社区群体,都是教育机构无法比拟的青少年校外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重大现实意义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是对社区内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的过程,是开展校外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整合,使隐性资源成为显性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效能最大化,能够切实提升社区教育效果,对于推进青少年延伸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实现社区建设与校外教育“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和谐社区是社会区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谐,要求社区群体中形成人际关爱尊重、相到促进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青少年作为社区内的重要群体,与社区组成部分——家庭直接连接。青少年能否接受优质的校外教育和社会熏陶,既关系到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每个家庭能否实现和谐幸福。同时,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发挥年轻人的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优势,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既能使青少年在校外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也能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和谐社区的共建共享。

二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参与协调行动。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影响其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校外教育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适应青少年的需求,迫切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散落于社会中的各类有用资源。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开展优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融入社会、参与实践、扩大视野、提高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是构建大教育格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区位以及青少年家庭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资源分布,还是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都显得不够均衡。社区作为开放的课堂,其教育资源面向广大青少年。充分挖掘社区各部门、各组织的教育功能,将各种教育形式有机整合,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满足青少年的学习愿望。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社区教育对青少年更具接纳度,是一个人人共享人人能施展才华的平台。资源的充分整合,将形成各个群体和各个单位广泛参与的大教育格局,有助于缓解教育非均衡化现状。

四是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求真务实、厉行节约,努力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校外教育的对象面广量大,时间、形式、地点不固定。资源短缺和资源过剩共存。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期望政府投入大量财政来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只有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盘活资源,才能克服财政投入“瓶颈”,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外延及现状

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价值。凡是能够满足校外教育需求的硬件和软件都可以称为资源。社区教育是一项区域性的教育,是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凡是存在于社区,促进教育社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都可以称得上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源。包括青少年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所需要的包括图书馆、文化宫、电影院、体育场馆等在内的基本的活动场所。这是青少年校外教育最基础的资源。二是人力资源。包括能对青少年进行帮教和感化的社区群体。如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等组成的“五老”队伍,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信息组、辅导组、谈心组、维权组,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组织资源。既包括能够组织青少年有计划地开展校外教育,如教育行政部门、区内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各居民小区社区教育教学点,也包括能发挥组织职能,直接参与青少年校外教育,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外部环境,如区域内的共建单位。四是人文资源。包括小区内的文化风貌、生活习俗,这些都能对小区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包括散落于特定区域内的社会名人,可以发挥名人的专业特长和社会效应在社会区中的作用,邀请社区内外知名人士为青少年作辅导,参与社会文化、教育和学习活动,在名人的感召下能够激发社区成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就社区教育资源现状来说,以下几方面制约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对资源认识的偏面性。一说到社区教育资源,就过多地强调物质性的一面,没有认识到其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别性。把资源的缺失归结于物力的有限、设备的陈旧、场地的制约,而没有看到潜在资源、隐性资源,特别是不懂得从社会中去开发资源。二是资源的区域专属性过强。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资源的利用中难以跳出本社区看资源,难以从社会广泛联系中去寻找为我所用的资源。三是单位参与边界模糊的公共行为缺乏积极性。一些社区内的单位重视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从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推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向公共领域提供附产品,提升工作的社会效果方面考虑得不多,精力投入很少。四是主体的发动不够到位。往往将资源视为客体,与青少年主体对立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本身也是资源,因此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主体对资源的需求不强,参与其中的积极不高,自主性、创造性和活力不够。

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就是要将一切潜在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变为现实的教育资源,赋予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以教育意义,即社区资源教育化。必须立足于校外教育的实际,通过摸排资源、统筹安排、创设载体等途径和方式整合资源,使校外教育更加体现就近便捷、实效便宜、实践体验的特点和要求。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要了解对消费方对资源的需求,也要掌握潜在资源供给方的意愿和现实条件。社区教育职能机构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实际是全面把握方方面面的需求,并进行统筹协调,实现优化组合的过程。有消费需求的供给才真正称得上资源。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推进校外教育,必须把对需求和现状的调查研究放在首位。首先,要了解校外教育主体要求,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特别是增强社区教育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掌握社区教育资源“消费者”——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也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学工作者进行沟通,对照素质教育要求,找准社区教育资源不到位的情况。其次,努力掌握能为社区教育提供资源的供给方的意愿。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社区内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使他产生了行为的动力。如社会成功人士,在拥有财富和地位之后,更想得到的是社会的尊重,更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又如“五老”人员,思想比较传统,渴望精神追求,奉献意识十分强烈。这些人员,只要给予一定的活动平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宣传,就能成为极具价值的社区资源。因此,要从各类群体的需求中寻找资源。再次,要建立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库。在对社区资源进行大排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可使用性、实践性、适用性等特点,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建档入库,以便统筹谋划,统一调度。

(二)既要注重硬件资源的挖掘,也要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社区是个小社会,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社区本身就拥有无穷的校外教育资源宝藏。目前,对硬件资源的挖掘方面,文章还没有做足。一些硬件资源排他性非常强,利用率十分低。为此,要打通各类教育资源使用和配置的界限,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为社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均衡化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如盘活社区内学校教育资源,让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又如建立一批面向社区内学校的系列化校外教育基地,如模拟法庭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尊老敬老基地、公民街道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同时,要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软件资源具有精神性,更能使教育入心入脑,使校外教育事半功倍。软件资源也是没有围墙的资源,一经开发,可以产生乘数效应,让各地效仿。如就某个社区,通过寓教于乐的载体,发动广大青少年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越城区一些社区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注重发挥名人作用,让青少年了解鲁迅,组织参观鲁迅故里,到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故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进行考察,将社会和大自然作为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写体会文章,做讲解员。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激励青少年立志向名人看齐,有效地激励了青少年。

(三)既要职能机构的推动,也要工作机制的促动。社区教育面广,教育对象数量巨大,需要有专门的职能机构来推动这项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每年有重点,活动有载体,开展出亮点。职能机构在整体设计、集中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加强指导督促,并积极做好典型经验的推介工作,形成区域内校外教育规模效应。要通过整合,形成以区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内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注重健全机制。制度管长远、管根本。一些专属性很强的资源,真正要发挥作用,关键靠的是所属单位的积极投入。通过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可以实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将拥有重要社区教育资源的机关部门列为成员单位,从辖区内的单位职能出发下达工作任务,并通过不定期地举办沙龙活动,就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展交流,能够进一步增强推进校外教育的共识,并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做法。

(四)既要加强区域专属性资源的利用,也要增强资源的流动性,在共享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就一个社区来说,既有共性资源,也有特色资源,要注重对社区内资源的总体开发利用。如开发为社区教育利用的教育机构物力资源,包括学校的建筑、场地、设备等;也要开发能被教育利用的社区物力资源,如社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共设施、文化娱乐场所和企事业单位等。此外,也要开发机关部门资源、社会名人资源和师资队伍。通过深度开发使社区教育资源更趋丰富。同时,要跳出社区寻找优质资源,就社区教育职能机构来说,要设法增强优质资源的流动性,实现优势互补。如社区与学校达成“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方案”;开展优质资源进社区活动。近年来,越城区与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绍兴市科技馆等联合开展了“流动少年宫进社区”、“流动科技馆进社区”等活动,使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得到了共享,使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五)既要强调资源的公益性,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社区教育资源生长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社区教育资源因其公共服务性,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社区教育基本属于一项非营利性工作。因此,在资源整合中,要倡导志愿服务,公益投入,让真正热心于、有益于青少年教育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在社区教育资源的经费上,在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更重要地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社会各界捐助。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组建上,做到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尽可能地从社区内各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吸纳各类有志于献身社区教育积极分子,作为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如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同志担任法律学校的副校长或顾问,帮助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法制教育方案,建立以老司法干部、老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队伍,定期为学生作法制报告。同时,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中,不能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社区资源作为一种社会需求的要素,因其需求群体庞大,一些资源的使用如果无成本,则会大量产生“搭便车”现象,容易导致一些资源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因此,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增强成本收益意识,运用公共经济学原理,必要时可以让市场来配备资源。

(六)既要体现延伸教育要求,也要突出增强实践性目的。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一定要充分体现利用青少年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延伸学校教育,如要社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另一方面要突出社区教育的可操作性和社会实践性,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因此,社区教育资源要在创设载体、组织活动中加以整合,通过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使每个人的发展都成为他人发展的条件,每个人都成为社区教育的资源。如在暑期社区实践教育活动中,越城区突出“和谐,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发挥社区实践小分队的优势,开展“市民节约意识和行为”、“古城内河水资源”、“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我眼中的新农村”等四项调查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较好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促使其尽快走进社会,自强自立,早日成材。

作者简介:

邢赛雄,女,1977年4月生,教育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575—85134484,13957590885,邮箱地址:8859312@sohu.com


文章关键字: 资源 社区 青少年 社会 需求